鸡口牛后的成语故事


鸡口牛后

拼音jī kǒu niú hòu

基本解释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,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。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,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。

出处《战国策·韩策》:“臣闻鄙语曰:‘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。’”


鸡口牛后的典故

战国时期,苏秦来到韩国游说韩宣惠王抗秦,他说:“韩国地理位置优越,拥有最先进的弩机,士兵十分勇敢,可以一当面。如此强盛的国家却要向秦国称臣屈服让人耻笑,俗话说:‘宁可当鸡的嘴巴不要当牛的肛门。”宣惠王同意抗秦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鸡口牛后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鬼哭神嚎 《太平天国歌谣传说集 祭供恩人》:“吓还不算,还逼着人‘逃难’。弄得村上鸡飞狗跳,鬼哭神嚎。”
轮扁斫轮 《庄子·天道》:“桓公读书于堂上,轮扁斫轮于堂下。”
石枯松老 金·丘处机《水龙吟·道运》词:“海移山变,石枯松老。”
清清楚楚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36回:“又见世南生得清清楚楚,弱不胜衣,故憨憨的只管贪看。”
色飞眉舞 清·杨复吉《梦阑琐笔·蔡涛》:“蔡曰:‘步月山坞,忽闻清音,令人色飞眉舞。’”
直截了当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:“紫芝妹妹嘴虽利害,好在心口如一,直截了当,倒是一个极爽快的。”
谦受益,满招损 明·沈采《千金记·延访》:“谦受益,满招损。”
一干二净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:“他是‘一毛不拔’,我们是‘无毛不拔’,把他拔的一干二净,看他如何?”
花拳绣腿 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69回:“只见张国乾缚得花拳绣腿,戚光祖、戚继祖两个教师在后面跟着,走上台来,两边坐定。”
文山会海 《人民日报》1988年11月26日:“机关干部解脱了文山会海之后,获得更多时间和精力,该是一件幸事。”